朱雀橋邊野草花,烏衣巷口夕陽斜。
舊時王謝堂前燕,飛入尋常百姓家。

【作者】

  劉禹錫(公元772─842)字夢得,唐朝大詩人和文學家。,彭城人。貞元九年進士,不久登鴻詞科而出任監察御史。因得王叔文的舉薦,得入禁中,當時劉禹錫執政,聲氣極廣,據說每天所收的信有幾千封,他都一一答覆,每日黏貼信封要用麵粉一斗。後來王叔文失敗,坐貶連州刺史,在往連州道上,又貶為朗州司馬。

  劉禹鍚在朗州居留了十年,他曾利用民歌民謠而改作新詞;所以武陵一帶的夷歌,多半是經劉禹錫改寫過的。到元和十年,才被召回,但他因寫了一首遊玄都觀詠看花君子詩,帶有譏刺意味,使權貴們不悅,又被貶為播州刺史,幸得裴度奏議說他的母親年老,才改授連州刺史。劉禹錫著名的〈插田歌〉,便是在連州寫成的。太和二年回京,為禮部郎中集賢院學士,不久遷太子賓客,因此世人稱他為「劉賓客」。他的詩通俗清新,精煉含蓄,善用比興手法,多有弦外之音。他以《竹枝詞》、《楊柳枝詞》和《浪淘沙》為名的三組組詩,富有民歌特色,是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,對後世的詩人和詞人很有影響。

  晚年與白居易交往甚密,白居易還稱誇他的〈石頭城〉那首詩,說他那句「潮打空城寂寞回」寫得空靈超脫呢!

【注釋】

1、朱雀橋邊野草花:朱雀橋,為六朝時都城南門外的橋,和烏衣巷相近,在今南京市。《六朝事跡編類》:「晉咸康二年作朱雀門,新立朱雀浮航,在縣城東南四里,對朱雀門,南渡淮水,亦名朱雀橋。」花,作動詞,開花。
2、烏衣巷口夕陽斜:與上句對仗。烏衣巷,巷名。東晉宰相王導和謝安兩大家族都住在建業此巷,因其子弟都喜穿烏衣,故名,在今南京市。《輿地紀勝》:「江南東路建康府烏衣巷,在秦淮南,去朱雀橋不遠。」又曰:「晉南渡,王謝諸名族居烏衣巷。」夕陽斜,指夕陽斜照,也暗示王謝家的敗落。
3、王謝:即王導、謝安兩家族。
4、尋常百姓家:平常老百姓的家。

【語譯】

朱雀橋曾經是來往繁忙,現在卻野草花遍地亂長;
烏衣巷曾聚居高門大族,今只見寂寥中夕照殘陽。
往日裡王謝家大宅豪門,堂前的舊時燕不辨卑尊。
燕子依然在一年年飛回,尋常百姓成大宅的主人。

【賞析】

  這是一首懷古的詩,為劉禹錫〈金陵五題〉之一。〈金陵五題〉為〈石頭城〉、〈烏衣巷〉、〈臺城〉、〈生公講堂〉、〈江令宅〉五首。其序云:「余少為江南客,而未遊秣陵,嘗有遺恨。後為歷陽守,跂而望之,適有客以〈金陵五題〉相示,逌爾生思,欻然有得。他日,友人白樂天掉頭苦吟,歎賞良久,且曰:『石頭詩云:潮打空城寂寞回,吾知後之詩人,不復措詞矣,餘四詠,雖不及此,亦不孤。』樂天之言爾。」

  詩人雅集,定題作詩,時有佳作。《古今詩話》記載,有一次,元稹、劉禹錫、韋楚客三人,同會於白居易家,談及金陵懷古,因定此為詩題作詩。頃刻間,劉禹錫詩已寫就,白居易說:「四人探驪,子先獲珠,所餘鱗魚何用?」其餘的人於是罷筆。劉禹錫的〈金陵五題〉是探驪之作,其他的人只是得一鱗半爪,成為文壇佳話。

  〈烏衣巷〉詩,用暗示法寫成,是景語,也是情語,意有雙關。前兩句對仗,並點題。烏衣巷靠近朱雀橋,是東晉王導、謝安兩望族居住的地方,當時是繁華之地,但曾幾何時,如今已沒落了,只見「野草花」、「夕陽斜」。後兩句寫從前王、謝堂前的燕子,如今已飛入平常百姓的家,暗示王、謝豪門的子弟,如今已淪為百姓,豈僅寫燕,意有雙關。清施均父《硯傭說詩》云:「若作燕子他去便呆,蓋燕子仍入此堂,王、謝零落,已化作尋常百姓矣。如此則感慨無窮,用筆極曲。」詩的美好,在於含蓄,言有盡而意卻無窮。句句寫眼前景、說眼前事,而僅以燕子穿越時空,自然化出今昔之盛衰、滄桑之感慨,比起直截了當地緬懷今昔、感慨滄桑來,顯得技高一籌,不愧為唐詩中千載傳誦的懷古名篇。

無論寫還是讀懷古詩詞,都會讓人感到人生苦短、人生如夢、盛衰更替、世道滄桑,勾起心中對人生、生命和宇宙的反思。但沿著這條反思之路走下去,最後跳出常人圈子的人卻是不多的。作者是一位才思敏捷,善於思考,在詩詞上有獨特成就的大詩人,一生又經過諸多磨難,因此最終能跳出塵境、皈依佛門,確實並非偶然。